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文明產生、發展、延續的基礎條件。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對水的需求和利用更是迫切和全方位的。因此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對于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注,文明的社會倡導節約用水,我們自來水行業同樣責無旁貸。對我們而言,努力降低供水管網的漏失,是最有效果的節約用水方式,讓經過多道程序制出的自來水,真正用在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上,而不是白白流失,這不僅對提高我們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是我們城市供水行業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一、控制供水管網漏損的意義
城市作為現代文明的集中區域,供水服務采用集中處理,集中供給的方式。政府委托供水企業承擔起城市供水的責任和義務。供水企業不是完全意義的企業,雖然也講究經濟效益,但其首要的任務是履行好為城市各行各業,為千家萬戶提供優質的水源。我們在履行為社會提供合格飲用水的同時,也承受著供水管網漏損的代價,而且隨著供水面積的增加,供水管網的復雜化,供水管網漏損也越來越大。據水行業相關協會統計,我國各地的供水管網漏損逐年增加,1999年,全國平均漏損為15.14%,2000年增至15.61%,2001年為16.07%,2002年達到16.71%。這一數字的背后是每年全國上百億立方米的水量流失,也是數百億元的經濟損失,因為此各地的供水企業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使得本來就緊缺的淡水資源處于更加緊張的狀況。伴隨這些管網水量的流失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下滑,同時還極易引起有地下土層的流失,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和損失,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威脅;钌氖吕环υ诟鞯爻霈F。Z市曾出現了管道爆裂,對旁邊樓房造成威脅,緊急出動武警疏散居民,同時爆管的漏失水量將周圍的市場儲存倉庫淹沒,一次性損失數百萬元。
除了明顯的爆管或暗漏造成的管網水漏損外,還有的漏損水量是被人為地盜用或采取非正常的手段獲取,或是慢慢地滲漏也并未造成明顯的影響,這些形式的漏損對自來水企業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損失。自來水在提取、凈化、輸配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作為商品計量后輸送至管網就具有商品的價值屬性,供水企業依靠提供水這一商品換得企業的收益,即用戶按照水表計量而應支付的水費。如果計量了水量,但沒有收獲水費,供水企業將會增加供水成本,要么難以為繼,要么間接地轉嫁至社會成本。就目前國內多數城市的供水價格來看,都沒有達到合理的價格,多數供水企業處于虧損經營,之所以還能運行下去,一是吃老本,二是政府扶持。但長期如此,供水企業必將陷入惡性循環的維持、服務水平下降、難以危機、增加社會成本的怪圈中,更談不上良性發展了。
供水企業在加強自身管理時,常常要從節能降耗做起,想盡一切辦法降低藥劑消耗,降低電能消耗,提高供水系統的運行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些舉措往往要增加新技術設備的投入,或是對工作更加嚴格和細化,甚至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控制漏損在降低供水成本,比較以上措施是非常見成效的。因為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漏損率,等同于增加銷售了成千上萬的水量,較之于降低電耗、藥耗節約的費用,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控制和降低供水管網漏損對供水企業而言意義重大,對社會而言,是節約用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供水管網漏損產生的原因
控制和降低管網漏損對供水企業而言意義重大,效果可觀。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容易,首先要對引起漏損的原因進行分析,筆者從事供水生產一線十余年,通過學習和總結,認為造成漏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供水系統存在薄弱環節
制水廠生產出的自來水產品是通過供水管網輸配至用戶端,由于建設年代不同,供水管網是經過不同的施工人員,選用不同類型不同批次的管材逐步建成的。因此管道的材質良莠不齊,管道防腐保護措施及管道施工的質量也千差萬別,在經過地下埋設多年的腐蝕和擠壓,很容易出現爆管和暗漏的情況。隨著供水管網的不斷延伸,使用年代的延續,漏損出現的幾率也越來越大。例如長期以來,很多地區的供水管材選用灰鐵管,它的耐久行和強度雖好,但材質脆性加大,在橫行受力和外力震動下,管道極易發生變形而導致漏水甚至爆管。目前很多水司都認識到管材對漏損的影響,采用質量更加優良的新型管材逐步更換歷史遺留的問題管材。
其次在管道施工或搶修期間,由于施工條件受限或是人員技術能力較低,造成管道連接穩定性或搶修的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埋入地下后,在接口處或搶修位置,甚至是受到施工擾而震動的位置,容易發生次生的損壞,產生漏損。這類漏損不容易被發現,而一旦被發現時,往往是以較大規模的爆管或是漏水形式出現,而且漏損的時間往往較長。
另外供水的壓力設定和機泵運行調整也對漏損有較大影響。一般情況而言供水管網壓力越高,漏損越加劇。管網的背景滲漏不容易被發現,也不好統計計算,定性而言:壓力越低滲漏越小。但由于我們供水企業的首要職責是滿足用戶的用水需求,衡量的標準是水量充足,水壓合格。因此水壓不可能一味地被降低。管網調度人員需要通過長期的摸索和總結,確定本地供水管網或出廠水壓的合理區間,這樣也會漏損率的降低和控制給出了界限。
2、 表務計量存在有意或無意的誤差。
漏損的計算依據是從用戶回收的水量與水廠供出的水量之比。漏損的數據統計也與這兩者有直接關系。換句話講從水廠出廠的水量及用戶的水表計量都應該真實準確。一般情況下,供水企業能夠對出廠水進行準確計量,在各水廠的出廠干管上安裝在線流量計,實時傳輸至生產調度或監測數據的部門,并且定期對流量計校準,控制其誤差范圍在國家標準允許的值域內。另一項數據用戶水表的計量往往是影響漏損指標的重要因素。用水用戶的水表由于數量眾多,安裝的位置分散,查抄水表數據需要大量的人力,消耗財力。而且由于直接和用戶打交道,用戶和抄表員是利益的兩個對立面,往往在遇到糾紛時困難重重。往往是耗時、耗力,數據統計的誤差還非常大。在很多地方,這部分工作是供水企業降低漏損的最現實的主戰場。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供水企業自身在管網施工用水和沖刷消毒、管網測壓和為了保證管網末梢水質合格而進行的定期末梢排水,也應當進行計量和取費。
3、 人為的主觀故意也是造成漏損持續升高的主要原因。
供水管網埋設在地下,由于管網信息不完和準確,在外界施工時,容易造成對管網的破壞。更有甚者施工前并不與供水企業溝通,野蠻施工,盲目施工,對供水管網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近些年來隨著各地城市化建設的提速,對地下管線的破壞時有發生,造成的管網漏損也是無法估量。據Z市供水企業統計,僅近五年被外界施工、頂管、挖漏的各類突發漏水事故多達數百起。
另一種主觀人為的故意體現在偷盜水行為上。盡管各個城市的自來水的價格均處于較低水平,水費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小之又少,但仍有部分素質不高的人見蠅頭小利而忘義,采用非法的手段竊取或偷盜用水,更有甚者私自從供水管道上接通管道,轉而將水私接給其他用戶,從中坐收水費,不僅使自來水企業遭受損失,還偷逃國家的稅收,嚴重觸犯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此類偷盜水者必須依靠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嚴厲打擊。
不得不講,在供水企業內部也存在水耗子,他們在抄收水費時徇私舞弊,借助手中的工作便利和權利,與用水戶串通一起,騙取國家的水資源。這種嚴重影響控制漏損的行為必須由供水企業杜絕和消滅,從制度和工作流程上徹底根除。
三、控制和降低管網漏損的措施和方法
國家水行業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對管網漏損有明確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各地平均漏損率目標是12%。這一目標令人鼓舞,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我們扎實細致有效的工作來實現。針對以上的原因分析,在控制和降低管網漏損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首先供水企業需要樹立管網施工的高標準,從設計到選材,從施工到搶修,各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逐步更換和淘汰有問題的管道,堅決不能使用不合格或落后的管材、管件。在設計階段就需要考慮管道鋪設過程中的難點和關鍵節點,加強保護措施,必要時為以后的維修和檢查漏水預留便利條件。閥門設置合理、管道接口處定點定位,采用特殊的填料和輔材。施工時必須嚴格施工程序,標準控制嚴格,監理到位,確保每一米管道在埋設階段起,就具有安全的管道”健康”,能經受通常的外界考驗。維修單位在搶修時,應到及時到場止水,快速維修,減少損失。另外供水企業需要設置專門的管網管理部門,對管網設施及維修進行精細化管理和科學分析,及時制定計劃,尋找時機更新管網設施。
2、其次各供水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先進的無損益水量管理方法對自身的供水和水費回收工作加以分析,找出影響企業漏損控制的主要原因,加強供水管理的科學運行,降低供水管網的漏損。這中間包括三項內容:表務計量的精準和校準;管網運行的合理調度、平衡服務壓力;用水管理主要采取打擊偷盜水,加強抄收表管理,盡快實施一戶一表改造,總分表對照,防止滴水用戶等。這方面的論述,在國內水協的歷次會議上具有較為詳細的論述。
3、建立專業隊伍,完備檢漏設備,鼓勵檢漏工作積極性,提高檢漏的水平,加強對管網的主動檢漏,通過全方位專業和常規的巡檢結合,及時主動發現明漏和暗漏,將管道隱患消除在初期,減少和降低爆管和搶修帶來的水量漏損。在專業部門搶修和維護工作中,建立全面、詳細的管網資料庫,及時更換故障多的管材管件,加強對管網數據的收集分析,例如定期管網普查測壓等,找出壓力下降明顯的區域或是疑難水壓用戶的用水狀況。提高管網運行質量。
4、借鑒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管網管理經驗,如采用DMA分區管理的方式,從管理制度上營造降低管網漏損的工作機制、流程,用切實可行的績效管理模式激勵全體員工參與降低漏損的工作。
控制和降低管網漏損是我們供水企業眼前和今后重要的工作內容,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企業效益,同時也是為了社會的節約用水,節能降耗,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和實踐。